《林沖夜奔》
這次一聽說要交京劇報告,心裡想著,從未看過京劇,就算有也是瞄過電視上的幾個畫面而已,所以我決定到圖書館租一部助教推薦的《林沖夜奔》,其實這個題材並不簡單,況且也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故事,所以心裡想著,京劇到底要用什麼樣的形式,將它表演的精采,或者淋漓盡致。
而第一個畫面便是由一個人所組成,心裡想著後面是否會更生動的人物出現,而主角身手靈活,他的許多動作,都顯現出京劇和舞台劇的不同,其中令我佩服的地方,他做了幾個高難度的動作,主角邊唱邊跳,而他的肢體從倒地到撐起,都是非常的漂亮,而突然的劈腿,更令我驚訝,京劇大致上屬於肢體和唱功,而唱功這部份,因為我從沒接觸過並不了解,好或不好,但是聽覺上來說,是舒服的,但由於布幕是黃色的,且是錄影的形式,所以螢幕上會讓人眼花的感覺,而他的動作力道及下盤,都是值得學習的,這讓我便聯想到,助教上課常說,力道及下盤的重要性,力道如何失力,不是蠻力也不是用甩的,而是一步一步的走,抓到失力的方法,以及訓練平衡感以及筋的柔軟度,當我看到這主角時,他的力道適中,不會太過也不會太收,時兒臥倒,時兒站起,而毫不受此動作的影響,而嘴巴上還是唱的戲曲,如果講到戲曲部份來說,即使我聽不懂,但總能聽出些編曲者想要傳達的意涵,而順著時代潮流,戲曲是否有新編的可能,這可能是我要去尋找的議題,而以舞台上的道具來說,道具幾乎少之又少,便將畫面的重責大任,交給了表演者,此時表演者佔了很大的重要性,他必須再靠他的肢體,以及唱功,讓畫面好看,不僅在於視覺上面,聽覺方面也是直得思考的,京劇台上的道具,和舞台劇的道具相比,反而顯的略少,也許這就是傳統與現代的差異,而就台詞來說,京劇表現方式,常以獨白的方式呈現,《林沖夜奔》便是以獨白的方式,沒人與他對話,而他所說要說的話,又是以唱的方式表達,而唱的部份,當要唱一段話時,可能音調,發聲位置與轉音的地方,同時要顧慮,況且又要加上體上的動作,更加了許多難度,但林沖夜奔這部京劇,主角一個的獨角戲,便讓我更佳了解,京劇的表達形式,與表達方式,與舞台劇的不同。
第一次接觸京劇的表演,便感觸很深,雖然我從未看過京劇,但京劇的傳統性,以及他的肢體動作,有高難度,而也有簡單的動作,但簡單的動作,如何做到到味,而每一個動作的力道,提腳的由快到慢放,這些都是要加以思考,便讓我體會到肢體與一個演員的關係,若肢體無法與所說的話配合,那就會讓畫面好看度減少,而傳統京劇與舞台劇的不同,讓我對京劇更加好奇,不誇張的道具擺設,沒有絢爛的燈光及音效,就只是傳統戲曲的演出,而這次看《林沖夜奔》讓我對於現在戲劇只求創新得表現形式,而卻忘了傳統中心的變化,對於本身我來說,國劇動作上的動作,便是接觸京劇的最開始點,而這次《林沖夜奔》為主題,而卻是以獨角戲的方式呈現,而京劇的呈現,是我現在沒接觸過的,經由這次的觀賞便對京劇有更深刻的體會。以後會更加促使我多接觸京劇方面的演出或者觀看。
台北藝術大學戲劇系九六學年度國劇動作課的部落格
2007年11月6日 星期二
京劇報告1931015吳翔山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