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藝術大學戲劇系九六學年度國劇動作課的部落格

2007年11月6日 星期二

阿毛的報告《玉堂春》

心得感想:
  看完了我人生第一次專心看的國劇影片,讓我真的覺得,國劇是一們非常深奧的學問。它有非常多的套式和高難度的聲腔動作,那些都是中國文化很重要的一環:誇張化了很多聲調還有姿態,簡化了很多繁瑣的距離和複雜的物件,這些造就了國劇如今在戲劇的領域還是佔有一席之地。
  這一部戲是在敘述一名青樓女子入獄平反的事情。名妓蘇三和吏部尚書之子王金龍結識,而玉堂春為王金龍為蘇三取的小名,倆人恩恩愛愛,相許白頭。但是在王金龍錢財用盡後卻被老鴇轟出妓院,禁止玉堂春與之聯繫,玉堂春拿了銀兩給王金龍讓他回南京老家。在王金龍回鄉之際,蘇三被老鴇賣給山西商人沈燕林作小妾,沈妻對玉堂春產生了敵意就故意在麵裡下毒,想要毒死玉堂春,陰錯陽差之下,毒死自己老公沈燕林,而這時沈妻卻見風轉舵,將此過錯嫁禍給玉堂春,。縣官受賄賂判玉堂春死罪,並將此案押解至太原評案,而總巡撫恰恰好的就是王金龍,王金龍見蘇三後不能自持,就被陪審的另外兩人識破了。
  消除了繁瑣的距離與複雜的物件,像在劇中玉堂春的枷鎖器具,就非常的有代表性,用鑰匙一敲,魚型的枷鎖就斷;手上的鏈子,只是玉堂春輕輕的用手含著,不影響到玉堂春的肢體動作,代表性的官員整裝,配合套式的許多代表性動作,就是國劇中的程式性。國劇的程式性,不是一成不變的傳統固執,它有很多可以依照角色而重新設計的彈性空間,像生旦靜末丑就還可以繼續細分,開門、關門、整裝、上馬、走路、裝扮,都可以依照角色的性格背景心情來劃分動作和聲腔。唱腔的部分在玉堂春裡面玩的很精采,程式性的唱著版子,拉長某些詞的長度,增加詞的張力,像是玉堂春在詞中有"守"一字,就唱了有差不多一分鐘之久,看門道的人就能夠感受到她希望長相思守的心情與聲腔變化的感情變化。
  國劇的綜合性,它不像歌劇、舞劇、話劇,用歌、舞、話一個字就可以囊括了。它是在數百年的形成過程中吸取了民間歌舞,說唱藝術和滑稽戲等各種形式經過長期組合,把歌、舞、詩、畫熔為一爐並逐漸達到和諧統一的結果。這也就使我國戲曲在數百年的歷史中形成了"以故事演歌舞"的重要表演方式。
  國劇的表現形式,注重寫意而不在寫實。他用一種很虛擬的方式表達空間和時間,人物可以用三人代表千軍萬馬,走路可以走三五步就走了千萬里。是那麼的不寫實,卻還是可以很精準的表達出演員要傳達出的情感,一般人還是能大致上猜出來他們動作與型態的意義,一些代表性的符號動作,顯現了中國人去蕪存菁的能力,將張力保留在重點的部份去實行發揮。
  西洋的歌劇與國劇的差別,在於西洋歌劇少了許多符號性的東西:如臉譜的意義,身段的意義。只要能聽得懂歌詞(或事先做功課了解該歌劇內容),稍微懂一點點人聲藝術,就能夠欣賞西洋歌劇。而國劇則不同,欣賞國劇的人要對於劇情有一定的熟悉程度,在看的時候能夠懂得國劇唱腔還有動作的意義。
  這次的經驗,讓我覺得,其實有很多的藝術形式乍看起來是極度的個人化,讓人一開始看會完全沒有備受感動的感覺。但是在仔細思考之後,就會了解到,其實這些藝術的表演形式,都是因為很多很多國家地方的風俗民情影響,蘊含了深層的文化內涵,等我們去了解他。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