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藝術大學戲劇系九六學年度國劇動作課的部落格

2007年11月4日 星期日

京劇報告 19631025 陳正昀

京劇報告 林沖夜奔 19631025 陳正昀
我看的片子是《林沖夜奔》,全長只有將近三十分鐘的影片,就只有一個人站在舞台上比劃動作、舞動身段、道出心中的不悅。或許是因為我們挑了一片是只有一則故事的影片,它大體上來說沒有一個完整性,一開場就是南、北管的敲打,演員進場後就一直在台上,有一點看不懂前後的關係。說實在話,我並不會被這種表演吸引,雖然它真的是一個需要很多很多練習的東西,但是比起舞台劇、歌劇、音樂劇…等,我比較不會拿京劇作為優先選擇。
我覺得京劇有一種很特別的地方是和寫實舞台劇完全不一樣的,它場上幾乎不需要擺放道具,因為一個演員的動作就可以把台上應該出現的東西表現出來,譬如:林沖他晚上沒地方睡覺,想進廟裡面小歇一會兒,就會有一個手勢去把門推開,然後再把腳抬起跨過門檻再轉身做一個首是把門栓栓上。以前我也有看過一張椅子放在舞台上,它的功用不是只有一張椅子,當演到要爬山的橋段時,把兩張椅子背靠背,演員從這頭踩上去,再做一個觀望的表情,那就可以把那兩張椅子當座山看…等。我想做這一部京劇應該不用花很多錢吧!因為舞台上不用打什麼特別的燈光,也不用任何的舞台設計,演員活動的空間不用很大,像林沖只需要布幕前的一點點空地,連後面的幕都沒有拉上來,一整場就這樣結束了。
這裡面有一段我很有興趣,就是林沖進了廟宇後準備睡覺,他做了一個片腿轉身還加跳,下來之後原地轉了三四圈,腳再往前抬,起身轉身臥雲。動作接的很流暢,站的也很穩,這一橋段我很喜歡,從這邊就知道練國劇動作是要花多少功夫,台上三分鐘,台下十年功,這種功夫真的不禁會讓人站立鼓掌。而且他有很多架膀的動作,不管是在跨基本步伐,還是在蹉步,他的膀子一定不會晃動;雲手、輪膀…等,手該停的時候就是穩穩的定住,都不會跟我們一樣跑個圓場手也跟著上下晃動。我想這些演京劇的人應該都是從小就開始培養,像林沖的筋就很軟,不像我們是半調子,從大學才開始接觸傳統戲曲,所以他們很有辦法腳一踢就是到肩膀高,一扣腿就是在肚子前面,一轉身就來個旋子,要是沒有底子不可能和他們一樣的,我們真的應該好好的練功才是。
還有一點,林沖身上是有佩刀的,但是其實有一個東西卡在身上應該會很不好行動,更何況他還必須做出一堆身段的動作,身上的馬褂不僅沒有讓他成為包袱,反而讓他在做一些踢腿的大動作的時候顯得更有氣勢。我自己也都很喜歡國劇動作,因為看起來不柔,而是很有力量的。該亮相的時候亮相、該踢腿的時候踢腿、該轉身的時候轉身…等,力量只要控制的好,出來的東西真的會很好看,不過以快慢相比,我喜歡快一點的,《林沖夜奔》裡面有一段是林沖邊唱歌邊做動作,這一段是快歌部分,動作也變化更多,有一些跳、轉的動作,看起來比慢慢的做雲手更有看頭,更吸引我。
而且這個演員的體力未免也太好了吧!從頭到尾雖然不到三十分鐘,但是他一個人站在舞台上又唱又跳,這些動作看起來很輕鬆、不用費力,但其實認真的做每一個拍點都很辛苦,手也會很痠。我們每次在課堂上做一個雲手、山膀、輪膀要定在那邊就已經滿身大汗,手也一直發抖,我真的無法想像為什麼這個演員可以在舞台上稱那麼久,真的很了不起!
京劇唱歌的腔調真的讓我很苦惱,之前我們借了《杜十娘》,其實我很喜歡這個故事,但是演員們在唱的東西我根本一個字都聽不懂,結果居然還沒有字幕,所以最後只好去換成看《林沖夜奔》,很慶幸有字幕。我不知道這是因為大陸腔的唱法還是因為只要是國劇聲腔就都會這樣,聽起來怪怪的。
現場伴奏感覺就是不一樣,雖然國樂我們聽的不多,但是如果演員臨時出錯,樂團指揮還可以靈機應變幫他打圓場,這未必不是件好事情。不過,這相對的又要花更多的時間去配合、去練習,我相信這樣的演出如果沒有充足的練習是不可能有好的表現的。這也是我們應該學習的地方,雖然我們現在沒有什麼重大的演出,但是平常一個小小的呈現,我們也應該花上很多時間來練習,為了避免掉場上多餘的錯誤、不協調,我們應該有無上限的練習,就像培廣老師說的,上舞台前我們演員所要做的就是不停的練習,這樣才會有好的表現。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