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藝術大學戲劇系九六學年度國劇動作課的部落格

2007年11月6日 星期二

19631019 陳彥竹 國劇動作報告

李寶春希罕新老戲
逍遙津 劫魂營 玉堂春

為了國劇動作報告,這是我第一次看京戲。還不大習慣,尤其是將近三小時半的耐力賽,真讓人有點精疲力盡。所以這次我想談較多我的發現,而評論的部份就少一些,必盡我不大懂。

 這次李寶春的新老戲,我覺得它的文宣品做的非常好。新老戲的精神有發揮出來。看似就是一張臉譜,但是普普封效果處理下,多了層國際感,是很成功的一份宣傳。因為是第一次,所以有點被簡單的舞台驚訝到!就中間小小的場幕,旁邊有一群樂師隊,所有的故事幾乎發生在中間。對我來說是很新鮮的事,感覺視覺很能集中還不賴。

總共分成三段戲,前兩段算一整齣,最後一段自成一齣。

首當其衝的逍遙津,不同以往印象中的逍遙津,在講張遼的故事,取而代之談的是漢獻帝。而張遼則是另外移到了劫魂營來描述。

依順序來談談好了!我覺得消遙津是這三段戲中我覺得比較好看的一段故事,非常簡單、清楚、明瞭,張力也夠。我很喜歡劇中曹操將穆順頭巾拿下一幕,在京劇特有精準有力的表演方式下很精彩。而穆順已死一幕時穆順並沒有現代戲劇中倒下的畫面,而是站立著死去。我覺得也是個在現代戲劇中沒出現過的詮釋方式。很新鮮,有種特別的效果,但站著死去在京劇上的實質意義,對我來講較不容易去推敲了。也注意到京劇動作上的一些細節,在京戲中抖動似乎佔了很大的一部份,小至手指的微顫,大至全身的晃動都做的很精準。

至於第二段戲劫魂營就是非常精采的京劇動作呈現。幾乎八十百分比都是在打鬥,以非常花俏的打鬥方式來描述曹操愛將張遼大勝孫權於消遙津,與孫權對峙於濡須塢的一段故事。其中為了達到酷炫的視覺效果,人物的衣服有稍做設計,大抵上是藍綠相間,在相互跳躍的交錯下是一種讓人容易驚豔的表演方式,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段是幾個藍衣人不停的翻滾,做著高難度的動作,是段取悅觀眾的表演。但不知為何讓我絕得有點觀光化。

最後是玉堂春這段,算是故事情節三段中較為龐大的一段吧。起承轉合很清楚-會審、監會、團圓、蘇三和王金龍的冤獄平反,最後破鏡重圓,終成姻眷。照理來說應該要是最好的一段,但我對這段評價卻不大高。托戲非常嚴重,有點歹戲拖棚,相同性的場景不斷反覆出現。讓人在三小時半下不免有心煩氣燥的窘況。但還是有幾點很值得拿出來說,我在這段中發現了京劇中獨有的幽默方式,我大致上發現兩類,但基本上都是在玩文字遊戲,其中之一是類似歇後語的東西,像是其中一人說:「黃蓮樹下撫瑤琴。」另一人就會答:「苦中作樂。」不然就是些重複性話語,而且接下來會整段話都回繞著那個詞講,算是還蠻獨到的京戲式幽默。

這次看戲對京戲多了許多了解。至少大概知道京戲是以什麼方式來進行,我覺得京戲最大的特色就是故事簡單。這點應該是跟現代戲劇差別最大的。現代戲劇比較喜歡探討細微的人性,而且會繞著圈子說,不一語道破。而京戲就不一樣了,京戲喜歡拿一段歷史事件出來,簡單直接。

而這次去看戲還有一個非常奇特的狀況,除了我們幾人之外,幾乎都是六七十歲以上的老年人。不知為何出現了一種時光倒流的錯覺,很像回到五六零年代,而且他們看京戲反應非常大。都會大喊:「好啊!好啊!」或用力拍手,這個發現也很有趣。

京戲是一門很扎實的藝術,每個一舉一動都有它的意涵,也讓人非常容易讀取到台下十年功這回事。這次看戲還算愉快,新舞台的環境很好,即使是最後一排還是非常好的視野。希望之後能夠更理解京劇這門學問,才更能更精確的欣賞這門藝術。

0 意見: